• 首页
  • 典型病例库
  • 优势项目
  • 专家访谈
  • 留言咨询
  • 收藏本站
文章版权属李小勇博士所有,任何形式转载必须注明出自www.csfneurosurg.com“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脑脊液神经外科

 

 

 

 

 

 

 

  • 脑膜炎性脑积水“两次脑室镜手术治疗”的“失败并发症”
  • “脑室镜手术作为颅内感染性脑积水治疗技术”的危害性
  • “非正确治疗方法”造成“致残粘连性脑室炎”的危害性
  • 颅内感染性脑积水虽早期但“非正确治疗”的危害性
  • 结核性脑膜炎虽早期但“非正确治疗”的严重代价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不正确治疗方法造成合并医源化脓性脑膜炎症的危害
  • 脑积水唯手术(非分流即内镜手术)治疗理论的危害性
  • 建立“胜任脑积水治疗医生参考标准”的重要性
  • 建立“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独立性理论的重要和必要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粘连性脑室炎和脑膜炎
  • 不信任“脑脊液神经外科学”新技术治疗的严重教训结核和化脓性脑膜炎被认为一种“神经外科脑脊液疾病”的重要性
  • (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住院共2个月零14天,即共75天)

患者:王某,女,20岁,汉族,学生,辽宁丹东市人

脑积水主 诉:结核性脑膜脑炎并发热治疗22个月,其中内科性治疗12个月,神经外科性治疗近10个月;持续昏迷2个半月。
现病史:
分流感染患者2007年4月13日在就读学校注射麻疹疫苗后,出现了发热症状,体温在38.0℃左右,还出现了乏力、盗汗和咳嗽的症状。在当地一著名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粟粒型肺结核(注:即在没有发生脑膜炎的阶段),于2007年4月17日被收住院,经过13天HRZ(药物?三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后,体温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相伴症状得到了显著减轻,因此在2007年4月30日“治愈”出院。
在出院近一个月之后,即在2007年5月28日,出现了非喷射性呕吐和头痛的症状,在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仍无明显好转情况下,在2007年6月5日被辽宁省沈阳市一抗结核著名医院收住院治疗。住院检查发现:腰穿颅内压高达400mm水柱,脑脊液蛋白增高;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粟粒状结节,仍被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这次住院共28天,在接受HRZE(?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方案的治疗、及其激素和隔日1次鞘内注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下,头痛逐渐减轻,呕吐也基本缓解,但仍然具有发热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0℃。因为脑增强CT检查又发现了右额顶叶和脑室旁有异常结节、基底池模糊并有显著强化的异常表现(注:此次CT遗失),即在结核性脑膜脑炎正在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家长做出了转到北京寻求更好治疗的选择。2007年7月4日,从这家医院自动出院。
2007年7月5日转入北京一军队结核病治疗著名医院就诊,被收入到该院的综合病房。入院后除发现脑C结果没有不同结果之外,还发现了脑脊液的白细胞160×106/L,单核细胞68%,核蛋白1.12g/L的异常表现,因此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诊断:1. 结核性脑膜脑炎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真菌性脑膜炎(此为新增添的诊断)。在抗结核和抗真菌治疗下,病情得到了控制,于2007年8月31日被治愈出院(注:住院56天左右)。
在出院近三个月之后,即在2007年11月28日,返京在此医院进行过门诊复查。当时检查结果表明:胸部X片显示病灶稳定无恶化,脑CT显示颅内病灶变化也不明显,腰穿脑脊液检查也无明显异常。

但在2008年2月12日却因发生“感冒”,出现了发热(体温在37.8-38.8℃之间)、咳嗽、头痛伴颈部不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以及短暂性言语不利的表现。在当地著名医院,分别在2008年2月21日和25日进行了脑CT和核磁的检查,怀疑性诊断为“第四脑室炎症”

脑积水|分流感染|李小勇

图1:2008年2月25日CT和核磁显示脑室系统无显著异常表现

2008年2月27日再次来到北京,此军队结核病治疗著名医院门诊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高达330mm水柱(注:正常人为180 mm水柱),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为:白细胞:160×106/L;单核细胞:90%;蛋白:4.05g/L(注:均为高于正常的异常表现):培养未见有“隐球菌”。次日(即2008年2月27日)再次住入该院的一结核科病房,予以甘露醇降颅压,抗结核药物治疗,但这次治疗没有使症状明显好转。在治疗仅一个月之后复查头颅CT,发现已经发生了脑积水(图2)(从2007年6月5日的无影像学脑积水的颅高压表现(注:应该为脑积水超早期)到2008年3月21日的影像学出现了脑积水表现,共为9个月的脑积水慢性进展时间。另一方面说明在此之前,脑膜炎一直未得到实际的治愈结果,即一直处于持续进行之中)。

脑积水|分流感染|李小勇

图2:2008年3月21日CT显示已经出现脑积水

针对脑积水和颅内高压,继续采用内科药物和腰穿等治疗,但头痛和呕吐症状得不到满意控制,2008年3月25日CT显示脑积水在不断加重,直到2008年4月3日开始求助该院神经外科的治疗。

图3:2008年3月25日CT显示脑积水
在2008年4月3日,患者因为脑积水而被转入该结核病治疗著名医院的神经外科,并于当日进行了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右侧脑室外引流术持续到2008年4月23日,共20天,其间症状显著好转。曾在右侧脑室外引流的第9天的时候,即在2008年4月12日进行过脑CT检查(图4),显示脑积水得到控制。

图4:2008年4月12日右侧脑室外引流第9天的脑CT表现

为了“根治脑积水” ,神经外科在2008年4月23日在局麻下,进行了先拔除右侧脑室外引流管,然后又进行了右额钻孔脑室镜式“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口术和“中脑导水管”球囊成形术(注:第一次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治疗)。但是在这次脑室镜手术的次日,即在2008年4月24日,却出现了头痛和一次癫痫大发作的现象,急诊脑CT检查发现脑室大小并无改善(图5)(注:根据临床表现的恶化和脑CT的结果,可以认为此脑室镜手术的失败)。

图5:2008年4月24日(即脑室镜手术后的次日):脑积水无改善

在急诊脑CT证明脑积水无改善之后,当日又急诊地进行了右侧的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即第二次右侧脑室外引流术),曾在引流的第4天(即2008年4月28日)检查过脑CT(图6),发现了右侧脑室缩小而左侧脑室扩大的表现(注:此为已经发生了粘连性脑室炎的表现,意味着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图6:2008年4月28日即右侧脑室外引流4天后CT显示的“粘连性脑室炎”

将右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从2008年4月28日又向后延续了2天的时间(注:共引流了6天的时间),即在2008年4月30日,又进行了将“右侧变为左侧”的脑室外引流即脑室穿刺引流术的处理。此次左侧脑室外引流的第12天即2008年5月12日的时候,曾复查脑CT,又发现了左侧脑室缩小而右侧脑室扩大的表现(图7)(注:与右侧脑室穿刺引流相反的异常表现,意味着粘连性脑室炎的加重:左右两侧脑室的不通)。

图7:2008年5月12日CT为变成“左侧”脑室外引流的第12天表现

2008年5月29日以前,已将左侧脑室外引流管拔出,可能是为了防止脑室外引流引起颅内感染所致。在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主要靠腰穿脑脊液释放的方法进行降颅压治疗,但2008年5月29日CT显示脑室又有所扩大加重(图8)。

图8:2008年5月29日CT:拔出左侧脑室引流管后脑室扩大的表现

在2008年6月1日,在局麻下进行了右额钻孔内镜透明隔造口术(注:第二次内镜手术),术后保持了右侧脑室外引流。在透明隔造口术后的第二天进行的脑CT检查显示,两侧脑室均一定程度的缩小(图9)。

图9:2008年6月3日CT:透明隔造口术后第二天

但是在透明隔造口术后第7天的时候,即2009年6月8日,却出现了高热39.0℃、左侧肢体软瘫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在透明隔造口术后第9天的时候,即2008年6月10日的脑CT显示:侧脑室和第四脑室再度扩大,说明右侧脑室外引流术的失效,还说明了粘连性脑室炎的再度加重性。

图10:2008年6月10日显示透明隔造瘘术的失败
由于右侧脑室外引流术的失效,将右侧脑室外引流管拔除,可能再度采用腰穿脑脊液释放方法处理颅内高压,但是在2008年6月19日的脑CT检查结果,显示脑室扩大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图11)。

图11:2008年6月19日CT:拔出脑室外引流后脑室继续扩大
在2008年6月20日,曾出现过一度症状有所改善的经过,可能坚持腰穿脑脊液释放方法处理颅内高压。直到2008年7月23日(注:这次CT检查可能遗失),又因颅内高压再次进行了左额钻孔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可能因为腰穿释放脑脊液的方法出现了“失灵”的现象,因此在2008年8月19日进行了脑和颈胸段的核磁检查,结果显示除脑积水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外,还出现了颅底严重的粘连性炎症和脊髓空洞症的表现(图12和图13)。


图12:2008年8月19日核磁显示脑室系统扩大


图13:2008年8月29日核磁显示颅底炎症和脊髓空洞的出现
在2008年8月19日的时候,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也回报指出具有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因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还使用了氯霉素、四环素和万古霉素等药物进行了抗感染的药物性治疗。因为腰穿方法的无效性,所以又采用了左侧脑室外引流术。在一段时间之后,或因为左侧脑室外引流的“失灵”(注:此次CT可能遗失),或为了防止感染,又进行了一次“更换部位”的左侧脑室外引流术。2008年10月10日脑CT,显示“更换部位”的左侧脑室外引流术(图14)。

图14:2008年10月10日CT:更换部位后的左侧脑室外引流术
可是在2008年10月中旬,患者突然出现了精神状态和饮食均“恶化”的情况。在2008年10月16日进行了脑的核磁检查,依然显示严重的粘连性脑室炎的表现(图15)。


图15:2008年10月16日核磁显示严重的粘连性脑室炎
在左侧脑室外引流术控制颅内压的情况下,患者于2008年11月4日陷入了“昏迷不醒”的状态,当日脑CT显示仍然为严重粘连性脑室炎的表现,另外还有左侧脑室的“前部扩大”的突出表现(图16 )。

图16:2008年11月4日CT表现严重粘连性脑积水
在2008年11月5日,又一次更换部位地进行了左侧侧脑室“分隔前部”的脑室穿刺引流术(注:即为第四次“左侧”的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意识转清,症状也有一定好转,可以自动说些简单的话语。2008年11月6日脑CT,显示左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左侧脑室具有略微缩小的表现(图17)。

图17:2008年11月6日
但是在2008年11月17日,患者再度出现了“昏迷不醒”的状况。估计在进行脑CT后(注:在改变脑室穿刺之前,应该根据CT结果才能进行,因此此次的CT被遗失掉了),又进行了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即左和右侧脑室同时具有脑室外引流管的插入)。2008年11月18日脑CT显示:左和右侧脑室均有脑室外引流管(图18)。以后患者状态逐渐恶化,到从此医院出院之前一直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在鼻饲下维持生命。

图18:2008年11月18日CT显示左和右侧脑室均有脑室外引流管
估计在进行脑CT之后(注:在改变脑室穿刺之前,应该根据CT结果才能进行,因此此次的CT也被遗失掉了),将两侧侧脑室额角外引流管拔出后,又在右侧顶枕部进行了侧脑室三角区的脑室外引流术。2008年12月8日CT显示:经右侧顶枕部进行了侧脑室三角区的外引流术(图19)。

图19:2008年12月8日CT显示经右侧顶枕部进行的侧脑室三角区外引流术
估计又是在进行脑CT之后(注:在改变脑室穿刺之前,应该根据CT结果才能进行,因此此次的CT也被遗失掉了),在右侧顶枕部又进行过侧脑室三角区外引流管的更换术(注:进行过先将2008年12月8日CT显示的脑室外引流管拔出后,又在附近插入或更换了另一条脑室外引流管的手术),因为2009年1月13日脑CT显示的脑室外引流管的位置不同于2008年12月8日CT显示的位置(图20)。

图20:2009年1月13日
因为2009年1月13日脑CT已显示脑室外引流管已经出现了“作用失效”的表现(图20),且又发现右侧脑室三角区和颞角仍具有扩大的表现,因此又进行了另外再插入一条脑室外引流管的手术(注:即在顶枕部同时插入了两条脑室外引流管的状态)。。在2009年1月19日进行的脑CT检查,证明了在顶枕部同时插入两条脑室外引流管的状态(图21)。

图21:2009年1月19日
当时住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时的状态
入院日期:2009年2月2日;
出院日期:2009年4月16日,共住院近2.5个月(75天)。
患者于2009年2月2日入院(图22、图23和图24)。。入院查体见:昏迷,具有压眶疼痛反射,不能言语,鼻饲流食。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左侧直径3.0mm,右侧直径约4.0,对光反射消失。体温在39.3度。因长达6个多月的激素治疗而出现了满月脸的药物副作用。左侧耳后上方具有2条脑室外引流管:近耳侧引流管似乎通畅,引流出脑脊液为白色微混浊液体。口咽通气道吸氧,痰多具有“肺炎”表现。听诊发现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罗音。四肢无自主活动,双下肢肌张力高。项强而具有脑膜刺激征。
入院诊断:1、结核性脑膜脑炎,2、脑积水,3、脑积水手术性颅内感染。


图22:入院时昏迷,痰多疑有“肺炎”,激素性“满月脸”

图23:颞后部插入两条脑室外引流管,管内充有白色的脓性分泌物

图24:头部多处的脑室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手术刀口痕迹

入院当天抽取脑脊液予以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检验;拔出一条没有引流作用的脑脊液外引流管。第二天发现另一条脑脊液外引流管也处于不通状态,在进行CT检查证实后也予以拔出,然后开始正规的脑脊液神经外科技术治疗。2009年2月5日(即入院三天后),脑脊液细菌培养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009-年2月9日发现,双侧瞳孔恢复到了正常的“等大正圆”的状态,直径约3.0 mm,但对光反射较为迟钝。在治疗一周内,呼吸和体温很快得到平稳控制,体温下降到36.6;“肺炎”被治愈,不必再使用口咽通气道;神智水平改善,可以自动睁眼,但是还是没有言语能力,根据判断发现也没有显著的智力恢复(图25)。

图25:2009年2月9日清醒,恢复自动睁眼能力
在颅内感染得到了彻底控制之后,进行了脑CT检查,发现严重粘连性脑室炎造成了第四脑室的巨大扩张现象(图26)。

图26:2009年3月2日
在2009年3月4日,进行了第四脑室-腹腔分流术。2009年3月5日复查脑CT,显示第四脑室得到了满意的显著控制(图27)。

图27:2009年3月5日
在2009年3月16日复查头颅CT,发现第四脑室恢复到了正常的大小,但双侧侧脑室颞角和枕角的显著扩大(图28)。  

图28:2009年3月16日
在2009年3月18日,进行了双侧脑室颞角-腹腔分流术。术后无明显症状改善。在2009年3月20日,进行了脑CT的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侧脑室分流管位置良好,右侧颞角分流管位置似乎不良(图29)。在2009年4月2日,再次进行脑CT复查,仍然怀疑右侧颞角分流管位置似乎“不良”(图30)。

图29:2009年3月20日

图30:2009年4月2日
在2009年 4月7日,进行了右侧脑室颞角分流管位置调整术,术中证明分流管引流正常,说明原手术位置并无异常。术后病情平稳,但是神志水平并无明显改善,基本处于植物人状态(图31和图32)。

图31:2009年4月8日

图32:2009年4月8日:可自动睁眼但基本无意识
在2009年4月15日,进行了脑CT的复查,仍然显示双侧侧脑室颞和枕角扩大的表现(图31)。

图33:2009年4月15日

在2009年4月16日,患者虽然在颅内感染和脑积水均获得临床治愈结果,但在脑功能治愈方面却获得了极差水平或级别的情况下,顺利地结束了“因病情严重而不能离开医院”的就医阶段,即中止了“必须在医院不断花费”的“恶性循环”过程,出院回家了。出院时,患者可以自动睁眼,但无意识即基本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有呻吟表现,但双下肢较为强制。

专家点评

  1. 脑膜炎性脑积水“两次脑室镜手术治疗”的“失败并发症”:脑膜炎性脑积水,因为不仅可以起脑室系统内的梗阻即梗阻型脑积水,更多地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的梗阻即交通型脑积水,因此采用脑室镜的第三脑室造口术和中脑导水管扩张术均违背了治疗的根本原理,所以手术时无效的。由此可见,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即“不放分流管手术”的治疗,对脑膜炎性脑积水在绝大多数患者则是无效的。
  2. “脑室镜手术作为颅内感染性脑积水治疗技术”的危害性:脑膜炎性脑积水是颅内感染性脑积水的一种特别类型,采用脑室镜手术治疗是不可能有效的,因为脑室镜的新技术只是改善了术野的观察能力,但是并没有改善到具有“能看到致病菌”(细菌和真菌)并“杀死致病菌”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脑室镜手术反而具有引起或加重颅内感染的危害。
  3. 颅内感染性脑积水虽早期但“非正确治疗”的危害性:要特别知道颅内感染性脑积水的早期或及时而正确治疗的意义:从本患者结核脑膜炎性脑积水的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出,已经达到了“早期或及早”治疗的要求,但是始终未得到“正确的治疗”。在治疗的后期,可以看出治疗单位的“无助”、“束手无策”、和“慌乱”的“非正确治疗”经过,徒劳无功。
  4. “非正确治疗方法”造成“致残粘连性脑室炎”的危害性:根据我们治疗的经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脑室内感染一般只在较晚的时候才引起粘连性脑室炎,本患者神经影像学检查也显示出这个特点。本患者最终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粘连性脑室炎,是“正确治疗”长期被延误的结果。粘连性脑室炎,是造成脑积水手术严重并发症最危害性原因之一,应该早期给以正确的治疗。
  5. 结核性脑膜炎虽早期但“非正确治疗”的严重代价: 从治疗经过可以看出,患者就医和经治医生从患者患病初期一直为停止过治疗,不能说不是“早期和及早”的治疗,但是在发生脑积水以的治疗经过中又可看出始终未得到“正确的治疗”。实际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实际等于疾病治疗“救火”的延误,以至于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小火变成了“大火”,灾难无可挽回。
  6. 结核性脑膜炎的不正确治疗方法造成合并医源化脓性脑膜炎症的危害:在患者治疗中采用的脑积水内镜手术,反复多次的腰穿和脑室穿刺式的脑脊液外引流术,都已经变成了引起结核菌之外其它细菌感染的医源性病因,后来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证明了颅内又发生了“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7. 脑积水唯手术(非分流即内镜手术)治疗理论的危害性:最近几年,出现了“脑室镜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性趋势,从原理上可以很轻易地看出这对“分流感染并发症”的严重错误性:内镜手术是根本没有任何“杀死细菌”作用机制的。另外,还出现了“脑室镜治疗各种继发脑积水”的“不放分流管”的错误导向,因为脑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脑积水,绝大多数在“脑室造瘘术”下是无效的,尤其别要特注意:内镜第一次手术失败后者,不要再进行第二或更多次内镜手术的尝试,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尝试只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而几乎不会带来任何的利益。
  8. 建立“胜任脑积水治疗医生参考标准”的重要性: 现在普遍认为“脑积水分流术”是神经外科“最简单的”手术,脑室镜手术虽需要一定的脑室镜操作训练所以实际也并不难以实施,但是脑积水分流术和脑室镜手术后的颅内感染,以及脑室镜手术失败后的再分流术发生更高比例的分流术并发症,需要更高级的治疗技术。现在一个胜任脑积水治疗医生,应该像一个会“玩火”的杂技演员一样,合格的标准不应只是“会点火”的技术,更重要的还应该包括“会灭火”的技术,否则不仅自己而且观众也会有危险。
  9. 建立“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独立性理论的重要和必要性:本患者从非脑积水阶段和脑积水阶段可以看出,将其包含在一种“脑脊液异常疾病”具有完整的科学意义,利用“脑脊液神经外科技术”,最终可以 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假如早期能接受正确的治疗,即可能会得到非致残性的临床治愈结果。神经外科,目前需要独立的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粘连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粘连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一种对患者造成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应该重视其及早性的治疗。本人大量病例研究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引起的粘连性脑室炎和脑膜炎,都是正确治疗在很长一段时期被延误的结果,因为短期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颅内感染很少会有“引起粘连”的效应。金黄色葡萄球菌颅内感染早期正确治疗的患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脑室粘连”的,治愈结果基本都是良好的。
  11. 不信任“脑脊液神经外科学”新技术治疗的严重教训:患者在住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三个月之前曾意识仍然清醒,其家长曾前来询问过治疗的希望,在得知“有治愈希望”消息的时候,一方面因为已经耗尽了“全部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因为“医院已经答应不用再付钱继续最好治疗的许诺”,又继续治疗到了昏迷不醒的程度。待再筹钱前来治疗时,患者却已经丧失了“高水平治愈”的时机。
  12. 结核和化脓性脑膜炎被认为一种“神经外科脑脊液疾病”的重要性:结核性脑膜炎,过去普遍认为只是神经内科的疾病,现在发现如果病情严重,尤其在出现药物控制不了的颅内高压和脑积水情况下,就应以“神经外科脑脊液疾病”对待。脑脊液神经外科治疗,往往可以提供绝大多数无致残并发症的治疗良好效果。

.

(完)

脑脊液神经外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李小勇神经外科脑脊液专业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3号
  E—mail: lixiaoyong9500@126.com   paul_928@yahoo.cn    
李小勇主任电话:13552686746 主任助理:13651375487
乘车路线:地铁五号线北苑路北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202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