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典型病例库
  • 优势项目
  • 专家访谈
  • 留言咨询
  • 收藏本站

 

脑脊液神经外科

脑囊虫病性脑积水的成功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性颅内感染或失败
脑室心房分流术性脊柱感染或失败
脑室外引流术性颅内感染
脑囊虫性“分流管排异反应”的成功治疗
侧脑室颞角脑脊液分流术的成功
脑囊虫病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时采集的病史

患者:夏某某,男,52岁,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人。
主诉:
脑囊虫切除术及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和脊柱感染9个半月
现病史:

第一次住院就医经过(从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3日,共约35天左右):2007年4月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先在当地一家一般医院接受抗炎药物治疗,但以后病情逐步加重,出现头晕和头痛症状。然后,到哈尔滨一家“全国著名”综合医院就诊,在2007年5月9日进行脑CT检查(注:在2007年5月14日还进行了脑核磁的检查),诊断为脑囊虫和脑积水疾病(图1)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2007年5月9日CT显示脑囊虫病和轻度脑积水

在2007年5月17日,即在核磁检查也证明为脑囊虫诊断之后第三天的时候,转入哈尔滨一家“寄生虫病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在住院治疗的5天之内,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继续加重,并且还出现了因腿脚失去知觉而不能走路的表现。于是在2007年5月23日,从这家“寄生虫病医院”又转入到哈尔滨另一家著名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并在次日(即2007年5月24日)接受了开颅脑囊虫切除术(图2)和脑积水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术后次日即2007年5月25日进行的脑CT检查(图3),是显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资料。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头部刀口显示曾经的开颅手术部位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3:为2007年5月25日CT表现,为组织活检术和脑脊液分流术的第二天

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情较术前明显好转,病理诊断为脑囊虫病,于是在术后的第十天(即2007年6月3日)顺利出院。但是在出院之后,首先“马上”出现了发热和偶尔腹部疼痛的症状,虽用抗炎药物似乎曾有所缓解,但然后在出院第20天的时候(即2007年6月30日)又出现了腹部疼痛显著加重的现象。
第二次住院就医经过:因为第一次脑脊液分流术后第20天时腹部疼痛显著加重的表现,再次在这家手术医院进行了急诊的腹部B超检查,发现了“腹腔内包裹性积液”的现象,随后立即被再次收住院治疗(即2007年6月30日)。
(治疗步骤一)、

急诊住院后,即在2007年6月30日的当天,也就是在第一次脑脊液分流术后的第37天的时候,首先进行了急诊脑CT检查(图4),显示脑室缩小,说明脑积水得到了控制。
 

李小勇神经外科脑脊液专业网站
图4:为2007年6月30日的CT表现

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又做出了脑脊液分流感染的诊断,因此在住院的当天即2007年6月30日,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术”(注:等于放弃了对脑积水的治疗),并在手术的时候采集脑脊液进行了细菌培养检查(注:这标志着第一次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失败)。可是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却为:“无细菌生长”。
(治疗步骤二)、

在“分流管拔除术”后,腹部痛症状虽然得到了“治愈”,但在近1周之后,又出现了头痛的表现,当日(即在2007年7月5日时)的急诊脑CT提示“脑积水复发”(图5)。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5:为2007年7月5日的CT:为第一次脑脊液分流管拔除后的“脑积水复发”

针对脑积水的复发和再度的颅内高压,采用静脉降颅压药物和每日腰穿释放脑脊液降颅压的方法进行了18天的治疗,其间脑积水和颅高压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出现了意识越来越差的表现,于是在2007年7月23日又进行了头颅CT检查,提示脑积水仍然存在的结果(图6)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6:2007年7月23日CT,提示腰穿放脑脊液和降颅压药治疗的无效

(治疗步骤三)


因为2007年7月23日CT显示降颅压药和每天腰穿放脑脊液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所以当日进行了脑室外引流术(注:为第二次手术)。在脑室外引流术后的第二天(即2007年7月25日),进行了头颅CT的检查,显示脑积水又得到了显著控制(图7)。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7:为2007年7月25日的CT:显示脑室外引流术显著减小脑积水的程度

在此次脑室外引流之后,分别在2007年7月30日和2007年8月3日又进行过两次脑CT检查(图8和图9),均显示脑积水得到了控制的结果(注:在此次脑室外引流的期间共进行了三次CT检查)。在此次脑室外引流的时期中,还针对脑囊虫病进行过口服“杀虫药(阿苯达唑)的治疗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8:2007年7月30日CT,显示脑室外引流术7天后状态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9:2007年8月3日CT,显示脑室外引流术11天后脑积水改善的状态

在2007年8月6日,即在脑室外引流的第14天的时候,拔除了脑室引流管(注:等于第二次放弃了对脑积水的控制,当时可能具有将其寄予在“脑积水自然消失或自愈”“希望”上的想法)。


(治疗步骤三)、
自从2007年8月6日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之后,每天使用甘露醇和腰穿放出脑脊液的继续降颅压方法进行治疗,但1周之后(即2007年8月13日)因为仍感头晕和头痛又进行了头颅CT检查,显示脑积水“再度复发”(图10)。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0:2007年8月13日即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第7天时脑积水的再发

因为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继续采用坚持甘露醇和腰穿放出脑脊液的降颅压治疗方法。2007年9月3日的脑CT,显示脑积水具有了“显著加重”的表现(图11)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1:2007年9月3日即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第27天时CT显示脑积水加重

还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再继续坚持甘露醇和腰穿放出脑脊液方法降颅压性治疗,但是到2007年9月13日,患者则出现了神志不清或昏迷的现象。


(治疗步骤四)、
在2007年9月13日,即在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表现的当天,虽然知道“脑脊液细胞数迟迟降不下来”属于手术禁忌的“无奈”情况下,仍“被迫”急诊地进行了“第二次脑室腹腔分流术“(注:即为第三次手术)。此次手术的次日即2007年9月14日,脑CT检查显示脑积水再度有所控制(图12)。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2:2007年9月14日(即术后次日)CT的表现:脑积水再度有所控制

可是这次分流术,只为患者带来了三天的病情好转效果,随后接着又出现了意识模糊的表现。估计这次的脑脊液分流管又发生了阻塞,但还是因为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只能继续再坚持甘露醇和腰穿放出脑脊液方法降颅压治疗方法,在2007年10月5日(注:为第二次分流术后的第21天)进行的脑CT检查,证明了脑积水“又复发并加重”了起来(图13)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3:2007年10月5日CT

又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再度继续坚持甘露醇和腰穿放出脑脊液方法降颅压治疗方法,“继续观察病情的变化”,但是到2007年10月中旬的一天,病人的状态又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多种恶化表现:腿活动已经不好、消瘦、意识不清、不会吃饭、血浆蛋白很低、还出现了一次发作性昏迷的表现。2007年10月16日和2007年10月23日(注:分别为第二次分流术后的第32天和第39天)的CT(分别为图14和图15),显示脑积水进行性扩大或加重, 一方面提示脑积水未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提示已经发生了分流管的梗阻并发症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4:2007年10月16日CT显示脑积水未得到控制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5:2007年10月23日CT

在降颅压药物和每天腰穿放出脑脊液的治疗方法无效的前提下,又在脑CT显示的和临床表现的脑积水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医院认为患者已经到了“没有治疗希望”或“没有被治愈希望”的程度,因此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正在面临着“预后不良”或“难以挽救生命”的危险,试图劝导家属采取自己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的对策,因为随后的治疗不仅将花费更大量的不必要费用,而且还避免不了患者 “必然死亡”的“鸡飞蛋打”的最终结局。


(治疗步骤五)、
在家属极力“要坚持到最后”的要求下,医院提出并在2007年10月25日(注:为第二次分流术后的第41天)采用了“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保持原脑室腹腔分流管不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放置另一条脑室心房分流管脑脊液分流术(住:即为第三次脑脊液分流术,总共为第四次手术)的手术治疗方案。此次术后病情一度明显好转,但还是具有记忆力减退表现。可是在此次脑室心房分流术后的第七天(即2007年10月31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次“颠痫大发作”,因此当天进行了脑的CT检查(图16)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6:2007年10月31日CT,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第7天(脑内放置两条分流管)

此次脑CT检查排除了“脑外科”情况,随即请神经内科会诊,认为是脑囊虫钙化点太多引起的颠痫发作,因此让患者开始服用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治疗。于是在2007年10月31日的“3至4天之后”(即2007年11月2或3日,也即术后此次手术后的第10或11天),患者在“被治愈”的状态下,再次出院了(注:此为第二次出院)。
出院回家后,病人状态“尚平稳”,饮食正常,但容易激动或生气,偶尔还有“发烧”的表现(一般体温在38度以下),并还又出现了经常性腰痛的“新”症状。在出院的第24或25天(即2007年11月27日)的时候,又返回门诊进行了胸腰椎和脊髓的核磁检查(图17),医院当时诊断第一腰椎可能患有“骨癌”(注:实际为血源性的脊椎骨感染),又为家属添加了一种新的“不治之症”。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7:2007年11月27日CT,怀疑第一腰椎的“骨癌”(实际上为骨感染)

第三次住院就医经过:

在出院(注:即为2007年11月初的第二次出院)回家近一个半月后的一天(注:约为2007年12月25日),患者因为突然又出现了头痛、意识不清、小便失禁的表现,再次住入前几次手术的医院。2007年12月25日的急诊脑CT,显示脑积水增大的程度与一个月前的差别不大,但仍认为脑积水未得到有效控制(图18)。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8:2007年12月25日CT显示脑积水控制不满意

(治疗步骤一)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再结合脑CT结果,在20007年12月26日(即住院后的次日)进行了原脑室心房分流管的调整术,以期达到“分流管再通术”的目的。术后病情明显好转了一个月另3或4天的时间,但在2008年1月下旬(注:约28或29日)的时候,又出现如前形式一样的头痛、意识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及易激动和易怒的症状。
(治疗步骤二)、

因为2008年1月下旬(注:约28或29日)的时候,又出现了如前形式一样的头痛、意识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及易激动和易怒的症状,所以认为原脑室心房分流管又发生了下段或心房内段梗阻的并发症。于是在2008年1月底(约2008年1月30日),又进行了原脑室心房分流管下段或心房内段的更换术,再次寄希望于能达到“分流管再通”的目的。此次术后病情又出现了明显暂时好转的状况,次日的脑CT显示脑室有所缩小和脑积水有所得到控制的表现(图19)。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19: 200 8年2月1日即脑室心房“分流管下段更换术”次日的CT表现

可是这次手术,又仅为患者带来近一个月的术后病情明显好转的时间,即到了2008年的2月底(注:约为2008年的2月28或29日左右)的时候,和前几次一样,又出现了头痛、意识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及易激动和易怒的症状。

(治疗步骤三)、

因为在2008年2月底(注:约为2008年的2月28或29日左右)的时候,又再次出现了头痛、意识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以及易激动和易怒的症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患者(注:约在2008年2月30日的时候)又接受了再置一条脑室心房分流管的手术(注:到此为止,脑内同时植入了三条分流管:脑室腹腔管1条,左侧心房1条,右侧心房1条)。术后次日(即2008年3月1日)的脑CT显示脑积水似乎有所改善(图20),但是患者仍然具有意识淡漠、记忆力定向力和计算力均显著减退的表现。此后患者家属自动出院,到北京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寻求李小勇教授的治疗。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0:2008年3月1日(术后次日)CT表现:脑内放置三条分流管

(转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以后的治疗经过)

入院日期2008年3月13日; 出院日期2008年5月18日,共住院 65天。

入院时状态:

体温36.5度。意识模糊,双眼神呆滞(图21),记忆力差:对近期事件不能回忆;定向力差:对日期和现在和过去就医地点不能准确描述;不能完成简单数学计算(注:患者为村里多年的会计);语言少,但发音正常;四肢自主活动正常,无四肢病理征。颈部两侧可见双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的手术刀口痕迹。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1:2008年3月14日(入院后次日)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2:颈部显示两侧脑室心房分流术刀口痕迹

入院诊断:1、脑囊虫切除术后,2、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3、脑室心房分流术后颅内感染
出院诊断:1、脑囊虫切除术后,2、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3、脑室心房分流术后颅内和脊柱感染
入院后治疗经过:
2008年3月14日即住院的第二天,将颅内三条分流管全部拔出,然后进行脑室引流术控制颅内压,脑脊液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3:2008年4月24日:拔除原来三条分流管

经过颅内抗感染等脑脊液神经外科学技术的治疗,患者的颅内感染得到了完全治愈性的控制(注:在住院治疗的第41日天)。在患者坚持 “尝试不放分流管”想法的前提下,于2008年4月25日拔除了脑室引流管。拔除了脑室引流管后的开始两天内并无异常,但是第3天便开始再次出现了记忆力显著下降和定向力恶化的表现,直到2008年5月4日(即拔除了脑室引流管第8天)再次进行了脑CT检查,证明了脑积水再度发生的推测(图24)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图24:2008年5月4日:脑积水加重

手术时间:2008年05月04 日10:30

在证实脑积水再度发生后,当日又进行了最终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记忆力下降和定向力恶化的表现很快又再次得到了治愈。此次术后第十二天时复查CT,显示脑积水得到了满意控制的结果。

李小勇神经外科脑脊液专业网站

2008年5月16日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网站

2008年5月15日
出院后至今(2010年12月),生活完全恢复到了正常人的水平。

出院后随访得知:从出院后至今(2010年12月),已有2年半余的时间,患者的生活一直完全恢复到了正常人的水平。

 
 
 
 

专家点评

  1. 从患者就医的过程,可以知道如下几方面数字:在转入我院之前,曾在别院治疗了约290天的时间;曾三次住院;共手术8次(分别为脑囊虫切除术后和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1次,拔出脑室腹腔分流管1次,脑室脑脊液外引流术1次,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1次,脑室-心房分流术及其调整术4次;也就是说:拔出脑室腹腔分流管1次,脑室外引流术1次和脑脊液分流或其调整术6次);共进行了至少22次神经影像学检查(2次核磁和20次CT)。这说明了,曾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无效”费用,患者还付出了身心痛苦。据说在到我院之前,已经花费了近30万元。该患者是东北的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已经借遍了亲戚和邻居。
  2. 该患者曾就医的单位,在国内属于省级以上水平,不是说这个单位的医疗水平较差,而是突出显示出了这种疾病目前在治疗环节上受到了一个技术“瓶颈”的限制,其它众多单位也大多如此。
  3. 任何医生和任何单位,虽然在脑积水分流术的操作技术和感染或其它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有所不同,但却均不可能可以完全避免分流感染的手术并发症。但是具有分流感染的治疗能力,却成为了决定脑积水最终治疗成功的关键技术,目前大多数治疗单位还不具备。从该病例在分流感染的“纠正性”治疗“措施混乱”的过程,便可以看出还不具备关于此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应对技术方面的知识。
  4. 这个病例,说明了提出“胜任脑积水治疗医生参考标准”的重要意义,因为手术不是脑积水的最根本治疗环节,还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所以治好这样的病例,决不是“偶然”,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基本功”。
  5. 本病例治疗成功的意义:脑脊液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已经获得突破,另外也获得脑囊虫性脑积水分流管“排异”问题的根本解决。
  6. 分流管梗阻的治疗,单靠改变分流管放置部位的“调整”,是无效的;放再多的分流管还是会梗阻的。
  7. 分流感染症状的多样性:心房分流具有脊柱等多部位感染的机会。要特别认识感染治疗的最为重要性,而不是靠“唯手术”的处理策略。
  8. 侧脑室颞角分流的长期成功性,说明只要去除了感染和致脑组织炎症反应,放置在脑室任何部位都可以成功;相反,经过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只要脑室内存在感染,放置在任何部位的分流管都会发生分流管的梗阻,即使放在了“额角”,依然会发生分流管得梗阻。

(完)

脑脊液神经外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李小勇神经外科脑脊液专业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3号
  E—mail: lixiaoyong9500@126.com   paul_928@yahoo.cn    
李小勇主任电话:13552686746 主任助理:13651375487
乘车路线:地铁五号线北苑路北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202325号